html模版杭州這條老街上的故事,編成書和連環畫
“荷鋤有黃發,采桑多綠鬟”“田樹餘桑柘,村居半藥籠”這是清代詩人屠倬筆下,杭州江幹筧橋農村的春冬圖景。隻是,這樣的景致如今已經看不見瞭。

改革開放以後,筧橋迅速城市化,2010年,筧橋、黃傢、黎明、浜河等8個村同時撤村建居,至此筧橋鎮原有16個行政村全部撤村建居,成立社區。老街、村莊不復存在瞭,矗立起來的是嶄新的杭州城東新城。

老底子的筧橋究竟有著怎樣有趣的人事物,又有著哪些曾讓人津津樂道的往事?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潛心走訪、編撰,一部厚厚的分為上下兩冊的《筧橋鎮志》最近正式出版發行。

這本書通過“土地志”“農業志”“民俗志”“土物志”等20多個章節,忠實地記錄下老筧橋的農耕文化,還原瞭一幅幅生動的歷史畫卷。編寫這部鎮志的老筧橋人說,希望通過這本書給尋根的新一代筧橋人一個交代和憑據。



老底子筧橋的白石蟋蟀鼎鼎有名,還有村民被聘為蟋蟀養師

筧橋有名的事物很多,筧橋機場、筧十八藥材……可還有不少,卻是連現在的筧橋人都不知曉的。

比如,筧橋的蟋蟀。

清《東郊土物詩》裡有張漣的《鬥蟋蟀》,詩雲:“新塘古東村,蟋蟀尤善鬥。”新塘與白石為近醫療電動床評價鄰。明代,白石是杭州的蟋蟀市場。

從明朝宣德年間開始,直至解放初這段漫長的日子裡,白石的蟋蟀在玩傢的眼裡堪稱上品。白石出的“黃頭老白青”,這種蟋蟀力氣大又好鬥,是蟋蟀中的大力士,即使體形比對手小,也總是勝利者。南宋丞相賈似道是蟋蟀的大玩傢,他在《促織經》中就極推崇白石的“黃頭老白青”。

和室電動床哪裡買

白石的蟋蟀出名瞭,引來瞭大批玩傢,每年農歷五月到寒露前,夜間到處是捕蟋蟀的人。特別是南宋定都杭州後,京城一些紈絝子弟竟以鬥蟋蟀為業,白石老街也就成瞭熱鬧的蟋蟀市場。

老筧橋人顧國泰說,根據白石社區提供的資料,那個時候,村裡也有村民以捕捉、販賣蟋蟀為業,還有村民夏阿恩被上海的蟋蟀大玩傢聘作蟋蟀養師,專門從事培育蟋蟀鬥技。白石的蟋蟀市場和藥材市場一樣,聞名於上海乃至全國各地。

1973年,白石村民徐正跟還捕到過一尾“黃頭老白青”,被上海一玩傢買去參加全國比賽,獲得冠軍。

當年筧橋出產的湖羊羔皮,被國際裘皮市場譽為“軟寶石”

筧橋出蔬老人電動床評價菜、出好藥材,老筧橋人告訴你,筧橋還曾出過頂好的湖羊羔皮。

湖羊是中國特產的珍貴羔皮羊品種,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白色羔皮羊品種。毛絨潔白,細柔光潤,還有美麗得天然波浪花紋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,國內加工後的湖羊羔皮成品大約10餘元一張,出口是10多美元,主要賣給西歐、東南亞等海外裘皮市場。而筧橋出產的湖羊羔皮,被國際裘皮市場譽為“軟寶石”,列入世界四大著名羔皮之一。



筧橋老街

“抗戰勝利後,農戶養羊再度興起,一般一戶人傢養3—5隻,多的有20多隻。”顧國泰告訴錢報記者,民國年間,筧橋產的湖羊羔皮是筧橋的一塊品牌。羊毛、羊皮是筧橋一宗不小的生意。春秋兩季,桐鄉、石門一批剪羊毛和收購羊皮的人會如期而至,都住在筧橋老街南面徐定鴻開的旅館裡。

筧橋老百姓制作羊羔皮,是很講究的:剛剝下的羔皮一般都帶有血水,需浸泡在清水池內漂清,同時洗去毛面臟物。梳洗順毛後,再掛起羔皮自然瀝幹水分。一邊適度繃緊羊皮,一邊以適當的距離依次釘去。釘好後再根據天氣,決定是太陽下曬幹還是陰晾或烘幹。

由於羊羔皮嬌嫩,保管也很講究,曬幹的羔皮要對邊毛進行修剪、梳理毛面,貯存在陰涼、幹燥、通風的環境裡。

在上世紀60年代,投售一張羊羔皮,筧橋的老百姓能獲得0.7至1尺佈票的獎勵,1978年至1984年獎售化肥、糧食。

直到1985年,禽畜產品收購量銳減,1988年筧橋的湖羊羔皮產業才最終停止。

筧橋人出瞭兩本連環畫,要紀念傳承老筧橋樂於施善的“義信文化”

和《筧橋鎮志》同時發佈的,還有兩冊別致的連環畫,用漫畫的故事講述瞭老底子筧橋一位特別的人——宋徽宗趙佶顯肅鄭皇後外傢三世外孫鄭興裔。

800多年前的南宋,臨安府(今杭州)東,艮山門外,有一座偌大的莊園,這就是南宋賢臣鄭興裔的“鄭傢園”。

據《宋史·外戚傳》記載,鄭興裔自幼孤苦,跟隨叔父生活,後來時來運轉,靠著部分傢族餘產,鄭興裔過上瞭好日子。當時有許多隨宋室南渡的鄭姓族人流落江南,衣食無著,十分淒苦。



鄭興裔想起幼時經歷,不禁動瞭惻隱之心,於是就在如今的弄口村建造瞭“義莊”,在莊內種植大片的麥子(筧橋一帶過去無人種麥)。百姓見之稱奇,“麥莊”就這麼叫開瞭。麥莊就用來安頓流離失所的族人,同時也周濟當地貧民,不僅給予無傢可歸的宗室人宿食,也時常用粟薯施舍族外人。麥莊施義,百年來一直被杭州人傳為佳話。

筧橋百姓對鄭興裔十分感恩,他去世後,人們在後沙河永安橋(麥莊橋)東側建立瞭麥莊廟祭祀。傳承至今,“熱腸古道添新曲,鄉隅清溪流德音”。鄭興裔的義信之舉,成為筧橋當地人的榜樣。“我們希望,通過這本漫畫讓更多老筧橋新筧橋人知道‘義信道德’潤澤筧橋千百年。”

筧橋老街的未來,魅力不減

筧橋,古稱“繭橋”,公元589年就形成瞭較大的居民點,明朝年間,蠶桑是筧橋一帶的主要產業,後逐漸演變成為“筧橋”。鎮上的筧橋路,至今仍保持著小鎮街巷特色,更在2005年列入杭州市第一批五大歷史文化保護改造街區。

隻是,老街真的太老瞭,危房就有126幢。結合危舊住房治理改造、三改一拆等工程,杭州正式啟動瞭筧橋路歷史文化街區的綜合保護整治。

未來的老街會迎來怎樣的變化?

筧橋歷史文化街區目前正在編制保護與發展規劃,整個修繕復建工程預計將在未來三到五年完成。未來,“老街1937”主商業街作為街區的中軸,將呈現筧橋歷史上“商賈輻輳、物阜民豐”的商貿盛景。在名人文化與民俗文化上,將打造浙派繪畫開山祖師戴進紀念館、絲綢傳統工藝織造法現場展示中心、筧橋民俗陳列館等;培育網絡文學產業園,傳承與探索老街文化脈絡。



效果圖

在航空文化上,街區西側將打造航空文化體驗館,運用大屏幕投影系統等技術再現筧橋航空傳奇歷史,運用高仿真飛行模擬器等設備增加體驗深度,並有可能引入民航退役飛機。在商業體驗上,街區水域京杭大運河支流——蔡塘河兩岸,將打造濱水平臺、水上集市、懷舊民國風情主題美食街……

筧橋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韻味將被激發與延續,展現在大傢眼前的,將是一條傳統與時尚交匯、人文與商業融合的魅力老街。

相關新聞 RELATED南投電動床 NEWS

熱門排行 HOT

0BF865D67D0E23A3
arrow
arrow

    upe146l2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